社区团购“拼”不起来:业绩平平 成也团长败也团长

来源:新浪财经

社区团购“拼”不起来 成也团长败也团长(图1)

社区团购的模式都是靠团长在社区微信群内售卖,从目前社区团购的销售数据来看,几乎每家平台都是5%-10%的头部团长贡献了大概80%-90%的销售额,而其余团长却业绩平平。

这样就导致各大平台开启抢夺团长之战,尤其是抢夺头部团长更是成为了每家平台的重点工作。

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团长的不稳定性,从而留住团长成了各平台的一个难题。

2018年下半年,在拼多多的团购模式被验证后,社区拼团进入了风口期。速途研究院统计,当时这个行业半年内就融资超过45亿。

但一年之后,这个风口急剧坍缩。

这段时间饱受热议的松鼠拼拼,是一个尤为典型的例子。这个品牌于2018年8月上线,11月A轮融资3000万美元,2019年1月实现月均GMV超1亿,2019年2月就宣布完成3100万美元B轮融资。

IDG、高瓴等全球知名的资本机构,都参与了松鼠拼拼的投资。

只是B轮之后,松鼠拼拼再无融资信息传来,反倒是裁员、撤站、欠款等负面新闻不断。

社区团购“拼”不起来 成也团长败也团长(图2)

2019年9月,脉脉上有人匿名爆料,松鼠拼拼业务部门裁员超80%。之后,其内部高管向投中网表示,松鼠拼拼融资困难。

到2020年1月,松鼠拼拼位于科林大厦的公司总部,尽管收缩到和几个公司共用一层楼,但最后还是一夜搬空。

园区多位工作人员表示,没有人知道松鼠拼拼搬去了哪里,但近两个月有供应商前来要账。

与此同时,人们发现:松鼠拼拼微信小程序无法下单。

目前松鼠拼拼的状态,与ofo有几分相似。尽管没有正式宣布死亡,但外界的看客大都对他们不抱希望了。

当然,这不是社区拼团行业的孤例。

除了松鼠拼拼,你我您、邻邻壹、小区乐、美家优享等头部社区拼团品牌,也曾在2019年下半年传出裁员、业务调整、合并甚至倒闭的消息。

行业洗牌进行时。如果非要用给当前行业格局一个定量的判断,“死掉一半的企业”毫不夸张。

风起时,是2018年下半年;风息时,是2019年下半年。为何社区拼团的风口仅保持了短短一年?这个业态到底有哪些问题?

在我看来,社区拼团一开始就在这3个方面出了问题:

  • 交易链路倚重于人,而人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 市场切入倚重高频刚需,而越是高频刚需越是低收少赚。

  • 规模增长倚重社群运营,而零售最为考验后端供应链。

即圈定一个社区,选定一个团长,然后让团长拉群,通过团长对群用户的巨大影响力来卖货。

社区好找,团长难得,一个好的团长不仅拥有极高的威望,从而拥有高效的卖货效果,而且能够通过社交实现用户规模的裂变式增长。

在这个模式当中,团长负责每日收集社群的生鲜需求,企业则负责根据这些需求提供生鲜配送及供应。

由于团长在这一模式中的核心地位,几乎每一单成交都要付给团长一笔“佣金”。

与所有的电商模式一样,社区团购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户数量。但与其他电商模式不一样的是,社区团购能够拥有多少用户,取决于拥有多少高质量的团长。

在社区团购的模式中,用户信任的是团长,而不是平台,这让团长拥有了对平台的“生杀大权”。

社区团购“拼”不起来 成也团长败也团长(图3)

这也让平台必须给团长以最高级别的待遇,要不然团长一不开心,就带领社群投奔竞争对手,鉴于社区团购企业那么多,这对团长来就跟换件衣服那么简单。

这也就决定了,社区团购所获取的利润,将大部分流向团长,而不是平台。

对比生鲜赛道的另一领域我们可以发现端倪。

同样是在生鲜这一高频次的日常需求市场“搞事情”,盒马鲜生、超级物种、苏宁菜场等巨头却始终坚持以线下门店打造配送网点的模式来入局,在这些电商巨头的生鲜新零售模式中,几乎没有团长的概念,有的是前置仓和供应链。

社区团购“拼”不起来 成也团长败也团长(图4)

在用户心里,其实用社区团购和用生鲜新零售并无很大的体验差别。

一个是在群里提前预定,一个是在APP预定,其实都是在网上订!其他的配送和提取,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差别只在于熟人介绍的,更加放心。

但是这种细微的差别在盒马、苏宁、永辉这种大品牌的品牌效应下,其实也不明显。

但是在平台方差别却很大,社区团购与用户之间隔了一个团长,而且这个团长吸取了大部分利润;生鲜新零售的门店直接对接用户,用某平台的广告词来说,那就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尽管生鲜新零售也有着场地、门面、人工等其他成本,但是这些门店往往并不只经营菜场,还有其他利润来源,而且配合供应链和前置仓,这种模式所能覆盖的范围比团长要宽泛很多。

但社区团购并非毫无机会,正如上述所说,生鲜新零售的门店也有场地、门店、人工等成本,这些对于社区团购来说却并不一定需要付出,只要把握这些优势,社区团购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