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皖平代表建议:加速农村电商与寄递物流融合发展

来源:安徽商报

  2022年“两会时间”开启,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在“加速农村电商与寄递物流融合发展,提升快递末端服务水平”等建议中表示,目前我国物流快递业的总体供给严重不足,城乡结构分布不均,农村电商物流的分散性、规模小和季节性,阻碍了乡村规模经济发展,他建议加速农村电商与农村寄递物流业融合发展,拉动内需,助力乡村振兴。

  打通农村物流 “最初和最后一公里”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村物流快递网点布局,实施“快递进村”工程,鼓励发展“一点多能”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目前,乡村规模经济发展不足、农村电商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行业被拥有巨量网络的垄断企业控制导致准入门槛偏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美团、拼多多等涉农电商平台为代表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多多买菜为有快递业务资质的站点提供代收服务系统等创新,对加快广大农村地区物流末端服务市场的建设,构建长效农产品产销模式,激发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形成具备内生动力的可持续乡村振兴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赵皖平建议,着力夯实“包容、审慎、创新、协同”监管机制,鼓励创新和公平竞争,坚持惠农富农的原则,取消不合理限制,鼓励发展农村快递末端服务,引导利用村内现有设施,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有效降低农村末端寄递成本,降低市场损耗成本,依托行业在农村物流发展中的已有基础和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共享与合作开发。这将进一步便利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是激活快递业末端活力,富裕一线劳动者、农村劳动者的有效手段,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释放农村内需潜力的重要举措。

  目前,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和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农产品损耗率大,冷链基础设施缺乏。赵皖平认为,在政府支持下,可以依托各大涉农平台,通过拼单等各种创新模式集合规模化的订单,适应农产品自然成熟的特点,强化与农户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的衔接,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进行标准化、智能化管理,发展专业化农产品寄递服务和冷链仓储加工设施,助力农产品销售,特别是促进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双向发力打通农村物流“最初和最后一公里”。

  科学合理实施村庄搬迁撤并

  村庄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指导乡村发展建设的基本依据。近年来,村庄规划逐渐受到重视,全国范围内村庄规划的编制率逐年提高,而实施效果尚未达到理想水平。赵皖平认为,目前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追求短期效果,实事求是不到位。村庄发展目标和任务有脱离实际现象,盲目追求高大上。二是粗放流于形式,文化理念走了样。没有把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乡村文化、乡村社区特点等,经过技术组装与体系建设,完善出一系列适应于区域特点的乡村发展模式。三是背离乡村发展,共享共建未做实。四是盲目跟风建设,规范管理有缺失。

  赵皖平建议,要全面开展村庄调查,加强统筹强化协同。以县域为单元,全面调查摸清村域范围内人口、经济、产业、用地、环境、基础设施等基本情况。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按照一个行政村3000~4000人的标准,通过易地搬迁、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等方式,科学合理实施村庄搬迁撤并。

  “要规划管理制度框架,以人为本尊重民意。”他表示,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充分听取村民诉求、获取村民支持,让村民参与规划决策,确保规划符合村民意愿,建立健全“共谋、共建、共管、共享”机制。

  “要统筹做好落地实施,多规合一全面推进;科学确定村庄分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赵皖平建议,选择基础条件好、工作积极性高的村庄,整合原各类乡村规划,探索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各地要结合地方实际,突出地方特点、文化特色、时代特征,科学谋划规划村庄发展,做到与当地经济水平和群众需要相适应。